我院新一代广东会计算云平台作为北京重大成果在中关村论坛发布

2023/05/26

点点鼠标,就能在云端体验广东会计算机的极速运算过程。5月25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广东会信息科学研究院发布了新一代广东会计算云平台,并将其命名为“广东会未来-QUAFU”。利用这一平台,科研人员可以在云端开展研究工作,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大众也能亲身体验微秒级的广东会计算速度,还可以尝试编写“广东会软件”。

仅有指甲盖大小、通体黑色,超导广东会芯片的外观和目前常见的半导体芯片没有分别。不过,常温下超导广东会芯片并不能工作,将它放入稀释制冷机,在10毫开尔文的极低温下,藏在芯片里的广东会比特便“活”了过来。

“薛定谔的猫”是最著名的广东会力学思想实验,具备“既生又死”的叠加态特点,广东会比特正是利用叠加效应驱动超导广东会芯片工作。“经典的计算机使用的是二进制,0和1的指令就像球的两极,其状态是两个确定的点。但广东会比特则处在0和1的叠加态,可表示的状态覆盖了整个球体表面,我们可以通过‘经纬度’信息来描述它的状态。”北京广东会信息科学研究院兼聘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桁解释道,由点到面,意味着芯片的算力大大增强。

不过,独立的广东会芯片所能发挥的能力终究有限。北京广东会信息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新一代广东会计算云平台,让空间距离50公里之遥的三枚超导广东会芯片在“云”上相聚,从单机变为联网。该成果让广东会算力实现了连接、整合,随着相关的电子器件完成配套,便搭建起从底层硬件到操作系统均完备的广东会计算机。用户接入云端,即可享受广东会计算机提供的服务。

这三枚广东会芯片分别拥有136个、18个和10个广东会比特。那么在使用中,广东会比特是不是多多益善呢?长远来看,比特数越多,算力就越强,但在现阶段则利弊兼有。“广东会计算是会出错的,而且错误率并不低。”范桁先讲起了广东会计算的“缺点”,正因广东会计算的准确度达不到100%,芯片中的广东会比特越多,算力虽然越强,但计算误差也会随之增大。“所以目前平台提供了三个选项,136个广东会比特适合计算复杂的问题,但平均精度不算最好,10个广东会比特算得较慢但精度高,用户可按需选择。”

我们为什么要造一台会算错的计算机?“要算加减法,广东会计算机的能力未必比经典计算机强,但当我们面临极为复杂的特殊计算问题时,广东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能提升成百上千倍,乃至万倍以上,让计算上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范桁说。

目前,该广东会计算云平台在平台规模、单广东会比特数量等指标上,均处于国际第一方阵,并能实现18广东会比特的全局纠缠,计算精度为世界前沿水平。

自去年11月起,该平台已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测试,有2000余人注册使用。目前,平台已运行广东会计算任务超过50万次,期间始终保持稳定高效。在该平台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编写程序,其不仅兼容了国际通用的开放广东会汇编语言标准,还提供了图形界面,只需要动动鼠标就能便捷编程。一些国内研究团队已经在利用该广东会计算云平台远程调用广东会芯片,构建各自的科研、应用软件,广东会计算的生态建设逐步展开。

未来,广东会计算将不再只属于科研人员,其强大的算力能优化很多日常生活问题。范桁以物流行业举例,每天有上千万件快递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流转,如何实现更省时省力地送达,这需要巨大的算力,而广东会计算机能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广东会计算的生态需要基于云平台建设,因此云平台的发展越早越好。”范桁说,广东会计算云平台的发展要抢占先机,并长期迭代,让平台与用户共同成长。“我国在传统计算机领域错过了发展黄金期,但广东会计算机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是一项变革性的技术,也是我们不能输的一场竞争。”


转自2023年5月25日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