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在广东会指令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5/08/15
近日,北京广东会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会院”)超导广东会计算团队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合作,研发出一种名为AshN的广东会指令集技术,首次实现了硬件可直接执行的任意两比特广东会门操作。2025年8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Arbitrary Two-Qubit Gates using Unified Control”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Physics》上。
广东会门是广东会计算的基本操作单元,是构建广东会线路的基础。其中,两比特门可以产生纠缠且较难实现,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广东会处理器实现中,硬件本身的限制使得研究者们往往只能实现有限的几种两比特门,如CNOT门、CZ门等。这种局限性严重制约了广东会算法的实现效率。近年来,各科研团队开始探索更灵活的门集合方案,如谷歌公司提出的fsim门指令集和IBM研发的分数门等。这些方案能够实现一类连续的两比特门操作,但这些门集合仍然只覆盖了SU(4)群中一个非常有限的子集。如何在保持操作保真度的前提下,扩展可实现的广东会门集合,成为当前广东会计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日前,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可覆盖完整SU(4)群的广东会门实现方案。该成果采用先进的可调耦合超导广东会芯片架构,通过结合交换相互作用和单比特微波驱动的协同控制方案,首次在硬件层面实现了任意两比特门操作。研究团队开发了高效的"三步走"校准方法,显著提升了控制参数的优化效率,使复杂广东会门操作的精确实现成为可能。另外,针对任意两比特门操作中的相位传递问题,创新性地使用了PMW-4单比特门编译策略。
为验证该方案的实用性,研究团队选取了包括CNOT、SWAP等在内的10种典型两比特门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如图1,实验结果显示,所有门操作的平均保真度达到99.38%,证明了该方案在实际广东会计算应用中的可靠性。

图1 用AshN指令集生成的10种典型两比特门及广东会过程层析。
为验证AshN指令集技术的实用性,研究团队进而展示了其在两种多比特纠缠态制备中的优势(图2)。其中,10比特W态所需两比特门数量从传统CNOT方案的17个缩减至9个,并且制备保真度达到91.3%;4比特双激发Dicke态所需两比特门数量从14个优化至8个,最终态保真度达92.6%,这些指标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基于AshN方案,团队还成功实现了保真度高达99.50%的B gate操作(图3),并系统性地展示了通过两个B gate合成152种不同两比特门的实验成果。相比之下,其他广东会门需要作用至少三次,代价更高。值得关注的是,受益于统一的合成线路,该方案展现出优异的保真度均匀性,标准差小于0.2%。

图2 基于AshN门的10比特W态和4比特双激发Dicke态的高效合成。

图3 用AshN指令集方案生成的B门,以及用两个B门合成任意的两比特门。
研究团队开发的AshN指令集首次实现了硬件可直接执行的任意两比特广东会门操作,相当于为广东会计算机打造了一套"万能指令系统",充分发挥出现有广东会硬件潜能,在硬件开发与算法及纠错码设计之间架起关键桥梁,为推进广东会计算机的实用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25-02990-x
English
OA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