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会院第四十期“工程师技术沙龙”举办

2025/10/09

2025年9月25日下午,广东会院第四十期“工程师技术沙龙”活动在广东会院526报告厅如期举办。本期沙龙由7名工程师呈现了精彩的技术报告,分别在宽带约瑟夫森参量放大器的研制、广东会编译中的自主决策、晶圆键合技术、规模化超导广东会芯片的制备与封装、空间光调制器、Linux系统、模型上下文协议等主题方向展开讨论和经验分享。本期沙龙活动吸引了院内外众多科研人员、博士后、工程师到场交流。


本期沙龙广东会院7位工程师作的精彩报告分别是:


许逾群的技术报告《宽带约瑟夫森参量放大器的研制》介绍了研究宽带约瑟夫森参量放大器意义、原理和制作工艺。约瑟夫森参量放大器噪声水平接近广东会极限水平,通过优化可大幅提高读出信号的性噪比,实现超导广东会比特广东会态的单发读出。分享了采用激光直写制备的微米级约瑟夫森结的宝贵经验,解析不同工艺影响、实验最佳工艺。工程师在器件制备和工艺优化方面不断探索,具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不畏困难的精神,为广东会计算云平台硬件研发做强力支撑。

李金涛的技术报告《广东会编译中的自主决策与路由策略优化》介绍了广东会编译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挑战。广东会编译直接决定最终电路性能且优化空间最大,技术发展迭代迅速,需解决NP-hard组合优化复杂度等多个技术难题。团队采用AI驱动广东会编译,强化学习构建自主决策引擎,拓扑感知的优化策略,图表示学习构建状态编码器,实现了高质量的状态表示,并通过简化模型小规模验证了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解决编译问题的巨大潜力。工程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为智能广东会计算优化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伟杰的技术报告《晶圆键合技术简介》介绍晶圆键合的原理、分类、工艺和主要设备。晶圆键合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领域,可实现超导广东会芯片高密度、高可靠性的封装。详细介绍了AWB-04设备进行Si-Si直接键合的工艺流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键合结果。工程师用耐心、细心和扎实的专业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工艺经验,为超导广东会芯片封装提供有效建议。

冯雅晴的技术报告《规模化超导广东会芯片的制备与封装工艺初尝试》报告规模化超导广东会芯片的制备与封装工艺初尝试。详细阐述500+比特广东会芯片制备流程,分析遇到的具体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着重介绍了开发超导硅通孔工艺为实现超导广东会芯片3D互连的实验结果,分享了设计的实验片托对工艺稳定性和成品率提高的大幅推进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3D集成封装面临的挑战和待解决问题,探索规模化超导广东会芯片制备的理论路径和实现工艺。

曾文的技术报告《空间光调制器在光场调控中的应用》介绍了空间光调制器(SLM)的原理、类型、参数,以及其在光场调控中的应用。SLM是一种能够根据输入信号改变光波特性(相位、振幅等)的器件,主要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分辨率可达4K,可探测250-2500nm光谱。目前在全息成像、光束整形、激光脉冲整形、激光光谱整形中广泛应用。

郭建兴的技术报告《Linux系统概述》介绍了Linux系统,是一个类UNIX的开源操作系统,遵循GPL协议,用户可以自由修改和分发,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开发和云计算。高自由度和可定制性,能够充分发挥硬件性能,同时具备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功能,是互联网的基石。分享了Linux arm64开发板操作流程、串口操作、网络配置等工作。展示了工程师在Linux系统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

张翼鹏的技术报告《模型上下文协议的发展历程与应用解析》第七个技术报告介绍了模型上下文协议(MCP)的发展历程与应用解析。通用智能模型与外部世界交互演化出MCP协议,从预训练模型+微调、大语言模型+函数调用到智能体+MCP生态模式快速发展,分析MCP的核心架构、传输协议。提出将MCP协议应用在夸父广东会平台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效果。工程师紧跟科技发展前沿,融合传统计算机优势在广东会云计算中,为广东会云平台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技术沙龙设置评分环节,由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代表组成评分小组。评分小组按照沙龙评分规则,最终评选出本期优秀技术报告是李金涛的《广东会编译中的自主决策与路由策略优化》和冯雅晴的《规模化超导广东会芯片的制备与封装工艺初尝试》


本期优秀技术报告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结构清晰,为智能广东会计算优化开发、规模化超导广东会芯片制备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支撑,获得评委们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