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会点中的稳态亚辐射:长寿命广东会纠缠的新希望

2025/08/05

引言 突破性成果概览

广东会世界中存在着一种奇妙的集体效应——当多个广东会发射体(如原子、广东会点)通过光子媒介耦合在一起时,它们的辐射行为会表现出超辐射(superradiance)或亚辐射(subradiance)现象。超辐射态因其增强的集体辐射特性而被广泛研究,而亚辐射态则因其"暗态"特性(几乎不与外界环境耦合)一直以来难以被观测和利用。然而,亚辐射态恰恰因其长寿命和强广东会关联特性,被认为是广东会信息存储和广东会计算的理想载体。

近日,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UNIST)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成果:他们通过观测到超强光子聚束效应(g2(0)>8)和显著抑制的单光子衰减(寿命长达36纳秒),在实验上证实了腔介导的稳态亚辐射的实现。这项研究为广东会技术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816.png


第一章 广东会集体效应的两面性:超辐射与亚辐射


813.jpg

图1:(a) 自由空间中两个不相耦合的广东会发射体各自独立辐射;(b) 亚波长间距下的耦合发射体形成超辐射态和亚辐射态;(c) 腔耦合系统在特定参数下可稳定占据亚辐射态,产生超强光子聚束。


1. 超辐射:集体辐射增强的"明态"

当多个广东会发射体间距小于辐射波长时,它们会发生辐射耦合形成集体态。其中对称的超辐射态表现出增强的集体衰减速率(NΓ,N为发射体数量),就像合唱团成员齐声高歌一样,产生协同放大的辐射。

2. 亚辐射:长寿命的"暗态"

与之相反,亚辐射态由于广东会相消干涉,几乎不与环境耦合,辐射速率极低(远小于 Γ)。这种"暗态"特性使其成为天然的退相干自由子空间,在广东会信息存储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亚辐射态的暗态特性也使得传统方法难以对其进行稳态操控和探测。


第二章 实验突破:腔耗散调控的稳态亚辐射


812.png

图2:(a) InAs/GaAs薄膜中气悬浮孔圆形布拉格光栅腔与光子关联测量。(d) 广东会点与腔模近共振(失谐δ=-13.4 GHz)时,观测到超经典光子聚束g2(0)=3.27±0.07(蓝色区域),以及单光子衰减时间显著延长至29.6±0.23 ns(黄色区域)。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低Q值纳米光子腔(Q≈592,κ=553 GHz),将两个InAs广东会点耦合其中。通过精确平衡三个关键参数:腔耗散率κ、发射体-腔耦合强度g、非相干泵浦速率P,系统在弱泵浦条件下(P远小于g,κ)实现了亚辐射态的稳态占据(图2d)。实验观测到两个关键特征:

a. 超强光子聚束(g2(0)>8)

通过优化激发波长(从790 nm above-band泵浦改为870.7 nm below-band泵浦),团队成功抑制了广东会点的退相位效应,将光子聚束值提升至8.36±0.34(图3b)。这一非经典特征(远超经典极限g2(0)=2)源于亚辐射对单光子衰减通道的抑制,迫使系统通过双光子级联过程辐射。

b. 超长单光子寿命(36.1 ns)

在相同条件下,单光子衰减时间达到36.1±2.3 ns,比孤立广东会点的辐射寿命(~0.1 ns)延长了约600倍。这种"时间冻结"效应正是亚辐射保护广东会信息能力的直接体现。


814.jpg

图3:(a) above-band(带隙上)泵浦;(b) below-band(带隙下)泵浦观测到显著增强的光子聚束效应(g2(0)=8.36)和超长单光子衰减时间(36.1 ns);(c) 准共振激发时系统退化为单广东会点行为,表现出强反聚束(g2(0)=0.30)。


第三章 理论揭秘:负协同参数与参数平衡

研究团队通过广东会光学模型揭示了稳态亚辐射的形成机制。他们发现系统表现出负协同参数——这意味着广东会发射体之间产生了特殊的反相关行为,这正是亚辐射态的特征。

关键突破在于找到了完美的参数平衡点:

黄金比例:当腔耗散率κ约为耦合强度g的3倍时(κ≈3g),系统最易形成亚辐射态;

泵浦强度:必须在弱泵浦区(P<0.1g),过强泵浦会破坏广东会关联;

发射体数量:双广东会点系统(N=2)表现出最强的光子聚束效应。


815.png

图4:(d) 亚辐射态占据率 ρ_ 随 κ 和P的变化;(h) 不同广东会发射体数量下,g2(0) 随 κ/g比值的变化关系。亚辐射态布居数在 κ/g≈3时达到峰值,且两个发射体系统(N=2)表现出最强光子聚束效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耗散(κ)在此扮演了建设性角色——通过精心设计的腔耗散(κ≈3g),系统能在非相干泵浦下自发形成并维持亚辐射态,这颠覆了传统认为耗散必然破坏广东会效应的观点。


终章 应用前景:广东会技术的突破性平台

这项研究开辟了三大应用方向:

广东会存储:亚辐射态的超长寿命,为广东会信息存储提供了新方案;

精密测量:突破经典极限的光子聚束效应,可提升光学传感的灵敏度;

广东会光源:可控的双光子辐射特性,为广东会通信提供新型纠缠光源。

研究团队指出,这套基于低Q值光学腔的系统具有模块化优势,可适配原子、金刚石色心等多种广东会体系。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案无需复杂的相干控制,仅需常规激光泵浦即可实现稳态操作,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


原文链接: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1629-w


撰稿|谢    璇

指导|刘玉龙、魏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