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2025年度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专题报告会

2025/08/14

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战略部署,筑牢学术道德根基,守护科学研究的纯洁性,激发创新活力,保障科研事业健康发展,2025年8月14日,北京广东会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会院”)举办了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专题报告会。广东会院科研人员、博士后及研究生等130余人在软件园和金隅两个会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报告会邀请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任陶诚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研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军鹏研究员,开展了题为《科研论文的不端行为和相关风险》和《选题、数据、发表:AI时代科研“避坑”指南》的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专题报告。

北京广东会信息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常凯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科研诚信不仅是个人学术声誉的“生命线”,更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基石。广东会信息的研究处于国际竞争最激烈的前沿,任何失信行为都可能放大成国家损失。他号召全院科研人员把诚信原则转化为“日常习惯”,把每一次实验记录、每一篇论文、每一次数据共享都当成对科技报国初心的具体践行,以“零容忍”态度守护科研纯洁性,为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


8141.jpg


报告现场,陶诚主任首先以《关于科研论文不端行为和相关风险》为题,系统讲述了抄袭剽窃、图像操纵、重复发表等十余种高发不端行为,并结合一些最新案例,警示科研人员“学术污点”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风险。他强调,守住科研诚信要做到“三早”:早教育、早识别、早纠正;同时他还介绍了对广东会院的论文监测情况,表扬了广东会院目前的严格管理和零撤稿的良好状态,并建议院所层面建立“风险清单+常态化提醒+分级惩戒”闭环管理机制,让“不能失信、不敢失信、不愿失信”成为新常态。


8142.jpg


随后,袁军鹏研究员以《选题、数据、发表:AI时代科研“避坑”指南》为题,围绕选题、数据采集、实验复现、论文撰写到投稿发表等全流程,深度解读了科技部监督司《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中国科学院《关于在科研活动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诚信提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诚信规范手册》等。他指出,AI辅助虽能提升效率,却也衍生出伪造数据、图片、AI生成虚假同行评审等新风险,对当前科研诚信的实践和监管提出了严峻挑战。他进一步建议了八条具体对策:明确AI使用边界、保留可溯源日志、公开模型参数、强化数据验证、规范署名与致谢、建立AI工具白名单、设立伦理审查前置、落实出版后数据共享等。


8143.jpg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还就论文发表前的审核、作者单位标注、OA期刊的发展和投稿,以及当前OA期刊收费越来越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8144.jpg


最后,广东会院科研发展部韩清珍研究员作了会议总结。她首先感谢了与会专家、广东会院领导和全院同事对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建设工作的支持,希望全体科研人员及研究生都能将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作为立身之本,自觉维护学术公平与科研诚信,共同构建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为我院建设世界一流的研发机构筑牢根基。